酷热游戏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游戏攻略 >

什么?B系坦歼的星形火炮竟然也有原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2 01:57:19    


要说全新亮相的B系自行反坦克炮最引人注目的特色,那恐怕非它那星形炮口的火炮莫属。这种全新的火炮不仅拥有惊人的炮口初速,还附带引入了损伤随距离衰减的全新机制。以X级的NC-70“闪电”为例,它装备的火炮名为175/85mm AW5,那现实中是否真的有这样一种另辟蹊径的火炮呢?故事还得从上世纪50年代说起。

早在1955年,苏联军方便已开始考虑为研发中的277、278、279、770工程重型坦克配备一种比当前130毫米M-65威力更大的新式火炮系统。其要求是在火炮口径不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通过换用新式发射药,增加膛内压力,显著提升炮弹出膛速度,从而增加火炮的侵彻能力与有效射程。这一要求很可能是受到了竞争对手的刺激——同时期美国利用小分子气体作为发射药,试制成功了出膛速度达3740米/秒的40毫米超高速火炮。

NC-70"闪电"的装备图


1957年5月,苏联部长理事会第505-253号令发布,正式以文件形式启动了一系列关于在“有前景的国产重型坦克上安装具有更高初速的新型火炮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喷泉(Гейзер)”和“箭(Стрела)”等几个平行项目。

“箭(Стрела)”项目早期方案之一,计划采用12.1-13.9米

长的炮管,以实现要求的2000米/秒初速


“喷泉(Гейзер)”项目由NII-3、NII-13和VNII-100共同负责,主攻方向为利用氢气、氦气等一类的“轻气”作为发射药提升初速。测试发现,尽管压缩气体足以将12.7~14.5毫米口径的弹丸加速到要求的3000米/秒初速,但对口径85~130毫米的弹丸则无能为力。后续研究方向转向了37~57毫米的中小口径火炮,最终因火力无法满足重坦的作战需求,在1958年底被叫停。

“箭(Стрела)”项目的中期方案之一,安装7.86米长

的炮管,为了控制总重降低了炮塔防护


“箭(Стрела)”项目由TsNII-58(第58中央研究所,即著名的格拉宾设计局)、NII-24、NII-6、NII-3和VNII-100多个设计局参与,其目的是开发一种膛压高达981~1471兆帕的新式火炮系统,口径为85~130毫米,初速至少为2000米/秒,身管寿命至少200发。1959年,TsNII-58以VNII-100的一系列论证为基础,采用了略微降低的性能指标,开发出了两种85毫米超高速火炮——采用组合式身管的S-133A-A与自紧式身管的S-133A-S,能够适配于278工程、279工程、770工程、730工程(T-10)以及241工程(ISU-152)。

安装在279工程上的S-133A-A与S-133A-S

与弹药布置方式


两种火炮具有相近的火力参数,炮口初速均为1500米/秒,最大膛压均降低到了588.4兆帕。但尺寸和重量有些许差异,S-133A-A的身管长度为7.86米,炮身重量为4吨;S-133A-S的身管长度则为7.84米,炮身重量为4.55吨。由于尺寸接近130毫米M-65主炮,无需对炮塔结构进行大量改动便可适配。安装在坦克上时,两种S-133火炮均配有改进的“暴风”双稳系统。除此之外,VNII-100的工程师还为278工程、279工程、770工程设计了匹配的机械式自动装弹机,可以实现每分钟7-10发的射速。

▲ 安装在278和770工程上的S-133A-A与S-133A-S


1959年7月,TsNII-58将配备不同瞄准系统的2根炮管分别安装在ISU-152上进行测试,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尽管最大膛压达标,但炮口初速均未达到设计的1500米/秒,身管寿命更是还不到90发(设计指标要求200发)。在对2000米距离上8*12米的立靶射击时,2门火炮都无法有效命中目标,精度甚至不及用来比照的85毫米D-48炮。加之火炮的参数无法对115毫米U-5TS滑膛炮形成明显优势,苏联的超高压火炮项目最终在1960年5月被叫停。

安装在ISU-152上测试的S-133A-S


不过,在VNII-100论证2000米/秒初速火炮可行性的过程中有一段小插曲,由此诞生了B系顶级坦歼火炮的原型——GN 85/175。为了提供炮弹和炮膛之间更好的气密性,它采用了三层紧固的炮管及深膛线设计(名字中的85是弹丸直径,175则是炮管内膛的最大直径),弹体为钨芯的APDS,并拥有一个由钢或钛合金制成的星型后托,总重13千克(弹丸8.5千克)。发射药筒重量为19.65千克(接近152毫米炮的水平)。根据计算结果,该炮的最大膛压为588.4兆帕,可以实现1980米/秒的炮口初速,1000米距离上的垂直穿深为366毫米。

“箭(Стрела)”项目采用的几种85毫米弹丸

为测试“箭(Стрела)”自动化装填原理建造的设备


为了验证GN 85/175的弹道性能,曾试制了一门类似的GN 100/162火炮并试射了约200发带星形后托的100毫米口径APDS,结果验证了计算数据,该炮能够在1000米距离上实现302毫米的垂直穿深。GN 85/175大量借鉴了130毫米M-65炮的设计,刚性安装在279工程的炮塔上,通过炮塔座圈(及减震设备)吸收后坐力,从而省去了炮尾庞大的反后座机构,火炮重量为2.93吨,在双稳系统的辅助下可在-5/+17范围内进行俯仰。

几种超高速火炮与130毫米M-65的参数对比


该设计在1959年5月提交高层进行审议,然而结论并不乐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为,从弹道性能上看,这种火炮相比线膛/滑膛炮发射的APFSDS并不具有优势,而且由于口径限制,无法配备足够威力的HE。此外,多次射击后火药气体残渣对内膛的腐蚀会对身管的气密性和弹道的稳定性造成显著影响,星形后托也极大增加了装填的难度。提案中提到的三层炮管加工难度过大,以当时的工业水平基本无法实现。鉴于此,该项目在1959年终止,在公开资料中甚至都找不到相关的图片资料。

在昙花一现般的超高速火炮项目落幕后,苏联工程师将工作重心转向了相对传统的大口径滑膛炮上。不过,这并不影响它们在60余年后,在《坦克世界》中化身成为平行世界里B系70年代自行反坦克炮设计的火力源泉!

相关文章